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时期中国译者翻译《鲁滨孙飘流记》中经济个人主义话语的方式,以及译者的文化心态。在英国文学传统中,鲁滨孙被视为经济个人主义的化身,因追求经济利益而离家冒险,在人际交往中以金钱为标尺。而在晚清,中国译者视鲁滨孙的冒险精神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可是原著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与儒家伦理格格不入,亦与救国无关,注重义利之辨的中国译者必须设法处理这一文化冲突。于是三位译者用儒家伦理或国民论述刻意改造了鲁滨孙的冒险动机,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虽然具体翻译手法不同,但是基本倾向一致,可以看出译者是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选择性地挪用西方文学与文化,改造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