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