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被定性为"优等生"的学生会感觉到被教师重视,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被定性为"差生"的学生则会感到羞愧,自尊心严重受挫,从而破罐破摔、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激励性、筛选性、甄别性、检查性、调节性等,全面地改革评价方法,根据现阶段初中学生评价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