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沼肥在蔬菜种植中的肥效,在试验大棚中连续进行3季上海青-茄子轮作试验,设置低(BF-L)、中(BF-M)、高(BF-H)沼肥施用量,从产量、土壤特性和重金属风险的角度探讨沼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以及沼肥高负荷土地消纳的阈值。结果表明,在上海青种植中沼肥组相较化肥组均减产6%左右,其中BF-M组的平均产量为沼肥组中最高(39.7 t/hm2),而在茄子种植中沼肥组的产量均高于化肥组,其中BF-H组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8.3 t/hm2,相较化肥组增产27%。沼肥连续施用2年后,土壤的总氮、总磷含量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且升高幅度远高于化肥组,其中BF-M和BF-H组土壤总氮含量较原土壤升高84%和85%,土壤总磷含量升高3.4倍和3.2倍。但是沼肥施用对土壤总钾含量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较原土壤只升高17%左右。另外,连续施用沼肥的土壤pH值更为稳定,能够有效缓解氮肥施用造成的土壤酸化问题,但沼肥施用组与化肥组均会导致设施栽培土壤EC较原土壤的升高,升高幅度均在70%以上,且随沼肥施用量的增加EC上升幅度增大,说明设施栽培中沼肥高负荷施用应关注土壤EC变化。此外,收获的3季蔬菜都不存在重金属超标和重金属摄入风险,也未出现蔬菜重金属含量逐年升高的现象。沼肥连续施用仅造成土壤中Cu、Zn含量的累积,但也仍在标准限定范围内,而对土壤中Pb、Cr、Cd、As和Hg的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没有出现因沼肥施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现象。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蔬菜栽培中连续多轮高负荷沼肥施用的肥效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