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追踪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可能预测因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 19例患者中,10例患者CRT应答,8例患者CRT无应答,1例患者失访;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1,P=0.003);而QRS波时限、肾小球滤过率、年龄、心率、血压、BMI、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右室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左室后壁、心室舒张容量及心室收缩容量、胱抑素c、尿素、尿酸、白蛋白均无差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患者QRS波时限、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容量、左室收缩容量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心输出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逆转患者心电及机械重塑,是慢性心衰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法。基线红细胞宽度的增加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后评估因子。

  • 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