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质量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维护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在后脱贫时代实现“造血式”脱贫的重要一环。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对残疾人多维贫困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测度,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街道尺度下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多维贫困的空间格局不仅都呈现显著的城乡二元差异,而且两者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与明显耦合特征,以中心城区和乡村地区核心街道为中心,分别向外圈层递减和递增。最后,据此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差异化提升路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