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ub-basal nerve plexus, SNP)的差别, 探讨DR分期与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66眼, 年龄50~65岁, 均以右眼为受检眼。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 并纳入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 观察涡状区SNP的形态, 并测量神经纤维长度(NFL)。采用以病程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NFL值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FL值与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查见涡状区。对照组神经纤维粗细均匀、分布密集, 走行规则, 且多数受检眼涡状结构完整;各不同分期DR组神经纤维普遍变细、密度下降, 走行迂曲,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结构缺失。NDR组和NPDR组主要表现为涡状中心缺失;PDR组除涡状中心缺失外, 部分受检眼还合并下方及颞侧的结构缺失。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NFL值分别为(21.08±4.74)、(16.47±6.35)、(14.95±3.90)和(11.61±3.24)mm/mm2, 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41, P<0.001)。对照组NFL值均明显高于各不同DR分期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NFL值与DR分期呈负相关(rs=-0.356, P=0.003)。结论糖尿病SNP损伤早于DR出现, 且随着DR发展过程而逐渐进展;DR各分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结构缺失, 且缺失首先从涡状中心开始, 逐渐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眼底病的同时应当兼顾眼表的状况。

  • 单位
    德州市人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山西省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