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目标容量通气(TT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及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NRDS)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41例,采用SIMV+PSV+TTV模式,对照组患儿46例采用SIMV+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HMGB1水平,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明显,血清HMGB1水平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低碳酸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血清HMGB1水平与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2、-0.637,P均<0.05),对照组治疗48 h血清HMGB1水平与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SIMV+PSV+TTV模式可改善NRDS患儿呼吸功能,促进肺泡氧合功能恢复,降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