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06—2016年4~10月小时雨强大于50 mm/h的极端短时强降水个例的各气象要素场在短时强降水发生之前2 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类型包括冷涡型、西风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冷涡型强降水气象要素变化最为剧烈,其他2种类型稍弱。②1 h变温、3 h变压、风场在3类个例中均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规律,气温变化幅度稍弱,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是表现最弱的2个要素,相对湿度表现更弱,是指示性不强的物理量。③在强降水发生2 h前气象要素场的变化规律一般表现为等值线密集带在上游生成并快速向下游移动,常伴有大值中心的出现。风场主要表现为风向风速的辐合或切变,天气越剧烈风场变化越明显;偏东、偏南气流的建立对于水汽输送的作用需引起注意。在风场变化不明显的少数强降水过程中,在天气发生前一般也都有偏东、偏南气流的长时间维持。

  • 单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