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丰子恺认为中国绘画是"文学的绘画",诗句中已包含透视原则,这种跨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恰恰是中国绘画的优胜之处,因而他崇尚以诗人之眼取代画理的透视法。他借用顾恺之"迁想妙得"和谢赫"气韵生动"阐释利普斯的"感情移入"概念,并以同情心作为艺术家的本体意识,以此在美学层面建构了普遍意义的现代人。丰子恺的儿童崇拜不同于达尔文主义的儿童观,他强调儿童作为一种历史性的绘画对象,暗含了对父权等级文化的颠覆、现代教育理念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丰子恺的艺术观念是反现代的,但由于其绘画实践透露的现代意识,可将其视为超现代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