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农林类高校的专业设置冷门、就业前景不佳等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专业认可度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因此,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培养质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生物化工工艺学》课程为例,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之后详细分析了该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该课程的研究对象为自然规律,具有极强的客观性,导致思政元素难以自然融入;其次,在专业课的考评体系中缺乏对思政德育方面的评价比重,因而学生并不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最后,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较差,对于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与启发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以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自然融合为目标,对《生物化工工艺学》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深入挖掘多个课程思政案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现有的专业课考评体系,增加学生德育水平的考核比重,对学生提升自我素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身为专业课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讲授能力,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引领。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多方努力,积极配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