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 RD)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次就诊成功手法复位的223例BPPV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随访,在首诊(W0)及手法复位后1周(W1)时进行眩晕/头晕视觉模拟量表(VAS)、头晕残障量表(DHI)评估,并在W0行GAD-7、PHQ-9、HAMA及HAMD-17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W1时头晕VAS评分大于1分判定为存在RD。比较伴有及不伴有RD组之间人口学及临床指标的差异,调查成功手法复位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成功手法复位的BPPV患者1周时RD的发生率为50.67%(113/223)。伴有RD组首诊时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明显高于不伴有RD组(P=0.009),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分值(DHI-F)[(17.38±8.67)vs(14.91±9.39),P=0.044]和情绪性分值(DHI-E)[4(2,11.5)vs 4(0,8),P=0.013],而年龄、性别、眩晕持续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诊时DHI评分>30分(OR=2.149,95%CI 1.257~3.673,P=0.005)是RD的独立预测因素。线性回归发现,RD是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时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95%CI 10.346~16.661,P<0.001)。结论:近一半的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存在RD,首诊时DHI总分大于30分可作为手法复位后短期RD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