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门静脉信号强度(SI)评价肝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肝脏疾病接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的受试者95例,依据肝功能分为4组,分别为肝硬化Child-Pugh A级组(50例)、肝硬化Child-Pugh B级组(19例)、肝硬化Child-Pugh C级组(6例)和对照组(20例)。受试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记录平扫和肝胆期(延迟20 min)门静脉SI,并计算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平扫和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平扫各组间门静脉S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升高。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是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07)。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门静脉与脾脏SI比值能够反映肝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用于评价肝功能。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