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齐白石在后世文本中被描述为民族气节之坚守者,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北平沦陷期的齐白石,多有与“后见之明”不相吻合之行径。其日常生活呈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远超后世文本所描述的“简单状态”。有鉴于此,本文以齐白石之公共形象的塑造为起点,围绕其卖画的市场原则,考证、辨析了有关彼时齐白石的各种文本所塑造出的“历史形象”,及其背后隐藏的日常逻辑,并指出:热衷于判断的后见之明,因叙事之简括逻辑而对庞杂、鲜活的日常生活视而不见,最终导致“真正的人”在文本中趋于消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