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地方戏曲与彩色电影的紧密互动。影片通过对民间爱情传奇与越剧美学风格的再创造,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参与建构了崇尚和平、尊重传统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主体形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改造了以往故事中的“悲情”主题,并通过重塑祝英台这一女性形象,在国内放映期间引发了有关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成为宣传《婚姻法》的典范。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梁祝”的故事超越了以往爱情传奇的范畴,成为涵纳民间性、地方性、传统性等多重意义的空间。《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提供了理解社会主义美学的多元视角,也包含着在冷战语境中重新认识新中国主体形象的方法,更昭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建设的开放空间与内在活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