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唐代碑志记载的年龄信息,历史学界主要关注登科、婚姻的年龄,并通过死亡年龄计算平均寿命。碑志中常见"弱冠"一词,学界通常依据碑志中"弱冠登科"的记载,简单地将志主登科之年系在其二十岁时。然而,"弱冠"本义就可以泛指二十多岁。而且无论是在传世还是出土的唐代碑志的实际使用中,目前所见凡有其他材料可加以佐证、可考的"弱冠"年龄都是二十多岁,甚至有三十多岁者。这充分说明"弱冠"不能直接等同于二十岁,有必要反思"弱冠登科"与登科系年之间的关系。碑志中大量出现以"弱冠"来书写登科年龄,或是因为在唐代科举文化的影响下,登科年龄被美化、虚化和减小,成为了碑志书写的一种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