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与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足母僵硬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或置换术治疗的晚期足母僵硬患者共27例(27足)符合纳入标准,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9.0±3.6)岁。其中关节融合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0±2.5)岁;关节置换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9.0±3.4)岁。采用末次随访及术前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Maryland评分、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17个月,平均随访(14.0±2.7)个月,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融合组: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提高了15.3分,平均VAS评分降低了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丧失关节活动度。所有融合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融合均已愈合,4例患者出现转移性跖疼痛,予以矫形鞋垫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关节置换组: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提高20.2分、平均VAS评分降低4.6分、平均ROM提高4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关节置换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无假体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术后伤口皮缘坏死,多次换药后伤口获得愈合。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平均ROM、平均VAS评分、平均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置换组平均Maryland评分较关节融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融合组无ROM,两组无法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论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与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足母僵硬短期疗效满意,且第1跖趾关节置换的疗效更佳,但是两者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