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8~14岁儿童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 评价其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2011—2014年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PDMLs)、单焦点框架眼镜(SVLs)的217例儿童就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提取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使用的周边离焦镜片为非球面设计, 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 PDMLs、SVLs组各44例, 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2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结果: PDMLs组2011—2014年期间每年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85±0.43)D、(-0.60±0.35)D、(-0.64±0.26)D和(-0.53±0.28)D, SVLs组分别为(-0.82±0.42)D、(-0.79±0.44)D、(-0.61±0.40)D和(-0.58±0.33)D。PDMLs组中约59%(26/44)的儿童屈光度进展未超过2.00 D, 略高于SVLs组(50%, 22/44),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 P=0.12)。对基线屈光度、年龄分组后, 2组儿童屈光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 每年屈光度进展与年龄(β=0.06;标准误:0.01;95%CI:0.03, 0.09;P<0.001)、镜片类型(β=-0.09;标准误:0.05;95%CI:-0.19, -0.01;P=0.04)相关。结论: 与单焦点镜片相比, 该设计类型的周边离焦镜片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 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