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理念分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知识型教学、技能型教学、观念型教学和美德型教学。这四种基本理念的差异构成了医学伦理学内在的分歧与争论,不同的专业教师、专家学者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取决于他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医学伦理学。知识型教学重在传授客观而确定的知识,将伦理学打扮成类似自然科学那种明确固定的知识点来进行传授。技能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伦理分析、道德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医生更好地作出临床决策,解决临床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抽象的哲学思辨和道德思考能力,这是因为医学伦理学属于伦理学,而伦理学则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它基本上属于观念型的研究范式。美德型教学则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和职业精神,这种观念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医学伦理学的中心。然而这四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各有利弊,且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知识型教学虽然向学生传授了某些确定的知识点,但这些看似确定的东西却往往是未经反省的,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死记硬背的假象。技能型教学较好地抓住了医学伦理知识的技术性特点,但仍然需要将这种技能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虽然抓住了医学伦理的哲学性质,但容易陷入抽象的思辨,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而美德型教学虽然符合人们对于医学职业的朴素认知,然而它不仅面临着美德是否可教的理论难题,而且面临如何去培养医学生美德的实践难题。在目前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最有效的路径是选择综合性的授课方式,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产生较好的预期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