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 mm和(96.86±9.48) 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