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0例利培酮致EPS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用药方法(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合并用药情况),EPS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和转归。结果从年龄分布来看,6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壮年(41~50岁)、青年(21~30岁)和中年(31~40岁)占比较高,分别为18%、17%和13%;从性别来看,利培酮所致EPS在女性患者中发生率为65.00%。分析不同片剂种类,口服普通片剂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26,例,43.33%),口崩片次之(24例,40.00%);从剂量分析,当利培酮的日剂量在4~6 mg范围内时EPS发生风险较高,未观察日剂量在6 mg以上的EPS发生情况;从用药方式来看,利培酮单一用药时发生EPS较多,为39例(65.00%);从发生时间分析,53.33%病例EPS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其中30.00%的病例在用药10 d内出现;本次研究的60例EPS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为(43例,71.67%);四肢肌张力增高(38例,63.33%)也较为多见。出现EPS后,41.67%的患者临床症状可随治疗的持续自行消退,11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并减量后好转,7例患者需更换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论利培酮所致EPS在中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多出现在用药1个月内,单一用药较容易发生EPS,对症治疗并减量有助于缓解EPS临床症状,建议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