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 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集228例, 其中男96例、女132例, 年龄8(3, 28)d, 体重3.5(2.0, 4.3)kg。收集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28例均经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其中174例(174/228, 77.6%)因呕吐首次就诊;48例(48/228, 21.4%)临床表现为便血;6例(6/228, 2.6%)因其他原因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进行, 手术时间(58±15)min, 术后开奶时间2.5(1, 4)d, 住院时间11(9, 18)d。44例中转开腹手术, 主要原因包括:肠管扩张积气25例(25/44, 56.8%)、合并梅克尔憩室15例(15/44, 31.8%)、系膜血管破裂腔镜下难以止血4例(4/44, 9.0%)。9例术中诊断为肠扭转复发, 复发时间最早发生在术后第10天, 最晚出现于术后2年6个月。肠扭转复发患儿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无一例复发。4例出院后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 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纺锤式"复位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操作简单, 复位时间短, 疗效好, 手术容易掌握, 可作为一种新的肠扭转复位方法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