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小鼠急性放射性膀胱损伤(ARC)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24只雌性ICR小鼠分为4组各6只,采用X射线辐照仪单次盆腔局部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0、20和30 Gy。照射后观察各组小鼠摄食、进水量、体质量和存活率,通过排尿行为模式研究检测小鼠膀胱功能;1周后处死,光镜下观察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0 Gy组小鼠进食、饮水量和自主活动均正常,体质量增加;1周后所有小鼠均存活,膀胱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光镜下见膀胱黏膜细胞层次清晰,黏膜下无水肿,无出血。10 Gy组小鼠进食、饮水量下降不明显,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排尿频率未见明显增加;1周后所有小鼠均存活,膀胱未见明显新生血管,病理切片未见膀胱黏膜明显缺失,黏膜下层见轻度水肿。20 Gy组照射后,小鼠摄食饮水量减少、体质量下降,排尿频率明显增加;1周后仅有5只小鼠存活,膀胱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光镜下观察可见膀胱部分黏膜脱落,黏膜下层水肿明显,部分区域见少量散在出血点。30 Gy组小鼠进食、饮水量明显下降,排尿频率明显增加;1周后仅有3只小鼠存活,膀胱见较多新生血管,病理切片可见膀胱黏膜坏死脱落,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并可见较多出血点。结论 采用X射线辐照仪单次盆腔局部照射20 Gy能成功诱导小鼠ARC,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放射性膀胱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可用于后续相关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