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揭示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的抗卵巢癌的机制。卵巢癌在全球每年导致15.2万人死亡,在女性肿瘤死亡中排名第四,尤其是高浆液性卵巢癌(HGSC),更为恶性,临床预后更差。而目前的中药选择清热解毒治疗只能是手段之一,目前对于皂角刺的研究及应用常被忽视。民间草药医师认为皂角刺具有散结托疮作用,往往在肿瘤方面应用取得意外疗效。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现代研究进行验证,拓展皂角刺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对皂荚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鉴定,进行ADME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使用pharmMapper平台筛选皂荚的成分靶标,通过GEO数据库鉴定正常和HGSC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此后,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BioGenet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潜在的蛋白质功能。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来分析生物过程和途径。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皂角核心成分与HGSC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在体外证明了皂角的治疗效果,应用免疫印迹实验对影响的核心蛋白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通过HPLC及MS方法得到皂角刺的核心成分有木犀草素、染料木素、D(-+)-色氨酸、熊果酸和小檗碱等,影响到HGSC核心靶点为HPSE,PI3KCA,Akt1和CTNNB1,可以看出,皂角刺可以通过影响蛋白聚糖,干预肿瘤的细胞质基质形成,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形成,并通过降低PI3K/Akt通路的转化,影响肿瘤发展。而其影响细胞质基质的过程,与中医中对其治疗焦膜病的认识,对其祛焦膜瘀浊的看法相一致。结论皂角主要通过下调肝素酶和β-catenin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并能调节PI3K-Akt通路,整合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一定程度揭示了皂角刺治疗卵巢癌的内涵,为今后皂角刺治疗卵巢癌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