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肝癌McA-RH7777细胞体外培养制备肿瘤细胞悬液,清洁级SD大鼠50只经肝内注射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1周,随机选取40只肝癌模型大鼠,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实验组大鼠肝脏肿瘤在2 000 V/cm场强下接受电脉冲处理,对照组脉冲场强为0,频率均为1 Hz,脉宽为100μs。2组大鼠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分别尾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分别记录2组大鼠术前1 d,术后7、14、21 d肿瘤长径变化和术后60 d生存时间改变,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术后30 d分别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只大鼠,检测2组大鼠消融靶区肿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术后30 d,切取2组肿瘤消融区域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分别计算肿瘤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大鼠不同时相点ALT、AST、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58、39.842、33.343、52.335,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02、2.429,P值均大于0.05);对照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67、3.646,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CK、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85、1.100、1.773、1.338,P值均大于0.05)。术前3、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ALT、AST、肌酐、血尿素氮、CK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1、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4、-9.993、-9.362, 4.345、-4.802、-7.159,P值均小于0.05);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1、0.322、0.045、-0.760、-0.741,4.345、0.784、-1.835、-4.802、-6.415;P值均大于0.05)。术后1、7 d,实验组和对照组CK、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3、4.437,7.817、5.183,P值均小于0.05)。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分别为(4.63±0.53)、(4.84±1.63)、(5.54±1.96)、(3.87±2.19)、(2.34±0.28)、(1.61±0.51)、(1.18±0.3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39,P<0.05);对照组各时相点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44±0.91)、(4.61±0.91)、(4.86±0.95)、(5.55±1.08)、(6.10±1.42)、(6.93±1.80)、(6.70±2.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 <0.05)。术前3、1 d,实验组与对照组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2、0.501,P=0.414、0.619);术后7、14、21、3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9.004、-10.809、-7.762,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前1 d,术后7、14、21 d的肿瘤长径分别为(11.2±3.1)、(8.1±2.3)、(5.3±1.6)、(3.5±1.1) mm,而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肿瘤长径分别为(9.8±2.1)、(14.1±2.7)、(17.8±3.7)、(14.4±2.7) mm;术前1 d,2组间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6,P=0.135);术后7、14、2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脏肿瘤长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0、-14.800、-18.244,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Caspase-3、Bax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可见大量的组织坏死,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区,而细胞的管道结果保持完好;对照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破坏。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尚清晰,未见明显细胞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中等染色);对照组可见细胞组织排列紊乱,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完整,未见明显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弱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TUNEL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排列稍紊乱,管道结构不清晰,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排列整齐,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8±0.8)%、(43.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 <0.05)。TUNEL染色结果可见实验组强染色,而对照组呈弱染色或不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85±10.27)%、(2.5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 <0.05)。结论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可有效控制大鼠肝癌的局部进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