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下施硅量对垦粳7号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文玉; 万思宇; 张雪松; 王旭; 李佳硕; 郑桂萍*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04): 145-153.
DOI:10.13304/j.nykjdb.2020.0073

摘要

以垦粳7号水稻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垄作和平作两种耕作模式下,设置4种硅肥量D1(0 mL·hm-2)、D2(150 mL·hm-2)、D3(375 mL·hm-2)、D4(600 mL·hm-2),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株高、重心高、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耕作模式下,适当的硅肥处理使水稻株高、重心高降低,N1、N2节间长缩短,N3、N4节间长伸长,各节间粗度、单位节间干重、茎壁厚度、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都增加,倒伏指数减小,抗倒伏能力增强。两种耕作模式均在D3处理时倒伏指数最小,垄作模式下D3处理N1、N2、N3、N4节间倒伏指数较D1分别降低了15.35%、5.18%、5.89%、10.61%,平作模式下D3处理N1、N2、N3、N4节间倒伏指数较D1分别降低了12.20%、6.59%、6.29%、8.70%。基部各节间倒伏指数与节间粗度、单位节间干重、茎壁厚呈负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呈正相关。基部各节间抗折力与节间粗度、单位节间干重、茎壁厚呈正相关,与重心高呈负相关。不同耕作模式下,适当硅肥用量处理均使水稻抗折力、抗倒伏性能增加。硅肥施用量为375 mL·hm-2时,水稻抗倒伏性能最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