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让字井斜坡带青山口组超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超压对源下油藏运聚模式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超压段具有低地震速度、低密度、低电阻率和高声波时差的"三低一高"响应特征。纵向上单井压力结构呈"三层式",不同二级构造带超压分布的深度范围不同,长岭凹陷为1 700~2 300m,扶新隆起为1 100~1 700m,华字井阶地为1 300~1 800m,其分布具"层控"特征。应用等效深度法计算超压值多在10~14MPa之间,平面分布与构造埋深呈正相关关系。油源、超压与T2断层的耦合使超压运移成为可能,超压作用下油气理论向下排运距离为272~510m,大于扶余油层厚度;超压与源下输导体的匹配导致4种运移模式的纵向演变。源下油藏油气显示厚度与青一段剩余压力呈正相关。研究区油气实际下排距离多在100m以内,远小于理论值,原因在于"优势泄压仓"的发育,其发育位置不同造成油气向下排运距离的差异。总体上源下扶余油层Ⅱ砂组、Ⅲ砂组为超压作用下油气优势充注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