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黑土有机质数量降低、耕层结构变差、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通过设置无秸秆和生物炭添加(ck)、0.25%秸秆添加率(CS1)、0.53%秸秆添加率(CS2)、0.2%生物炭添加率(BC1)、0.37%生物炭添加率(BC2)、0.27%秸秆+0.1%生物炭(CB1)和0.13%秸秆+0.19%生物炭(CB2)共计7个处理,基于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量的玉米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与生物炭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5.67%~23.20%、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氮磷养分含量;秸秆与生物炭还田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容重(BD)显著降低,>2 mm大团聚体比例比ck提高19.56%~32.67%,团聚体稳定性得到提升,且2~0.25 mm大团聚体和0.25~0.053 mm微团聚体碳、氮显著增加(CS1除外);除CS1处理外,其它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15.53%~19.8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氮磷养分、CEC和pH呈显著正相关,与BD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施秸秆相比,BC2处理在提高SOC、氮素、CEC、pH和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效应更显著。因此,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SOC和氮素养分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储存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