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 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 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体外共培养6 h, 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能力。其次, 将16只BALB/c雄性小鼠(5~6周龄, 20~25g)分为两组, 每组8只, 将SCC9和HSC3细胞以1×106 个/ml浓度分别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 模型构建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ICG, 配对t检验分析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在OSC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最后,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0例OSCC患者, 其中舌癌6例, 颊癌4例, 男6例, 女性4例, 平均年龄58.6岁(46~71岁), 均在术前6~8 h经肘静脉注射ICG, 剂量为0.75 mg/kg。术中测量OSCC患者的肿瘤、瘤周(肿瘤边界外2.0 cm)及正常舌或颊黏膜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三个样本组的近红外荧光强度, Tukey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信号背景比(signal background ratio, SBR)。结果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 OSCC细胞株HSC3和SCC9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P<0.01)。体内结果显示, OSCC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高于正常组织, SBR为8.67±0.35。临床研究显示, 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408.23±101.51)AU]显著高于瘤周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53.12±64.89)和(261.50±80.47)AU](P<0.05);肿瘤与瘤周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近红外信号强度的SBR为1.61±0.53和1.56±0.48, 而瘤周与正常组织的SBR为0.96±0.17。结论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可区分OSCC和正常细胞。在OSCC根治术中, 光学信号定量结合ICG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辅助精确手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
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