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kitt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王健红; 郝彩霞; 张娜; 贾卫静; 董宝侠; 顾宏涛; 杨岚; 白庆咸; 张涛; 高广勋; 陈协群; 梁蓉
来源:现代肿瘤医学, 2016, 24(23): 3796-3799.

摘要

目的:分析我中心2007年至2013年确诊的34例Burkitt淋巴瘤(BL)的病理、临床特征及12例临床特点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13年我中心确诊的34例BL(占淋巴瘤总数1.43%,B细胞淋巴瘤2.03%)的病理资料及1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hyper CVAD(A+B)±R(利妥昔单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观察短期疗效[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和长期疗效[包括1年和2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中男∶女=10∶7,中位年龄23.5岁(374岁),014岁29.4%(10/34),1522岁23.5%(8/34),大于22岁47.1%(16/34)。全身各脏器均可发病,主要以浅表淋巴结、脑部及鼻咽部为主。Ki-67指数均大于95%以上;c-myc阳性77%(10/13)。其中12例在我中心接受治疗,Ⅱ期1例(8.4%),Ⅲ-Ⅳ期11例(91.7%)。诱导治疗:11例(91.7%)采用hyper CVAD(A+B)方案化疗,3疗程后2例达PR,9例(82%)达CR。9例达CR的患者中有1例采用CHOPE方案巩固化疗,1年内复发;5例采用hyper CVAD(A+B)巩固化疗6疗程,1例1年后复发,2年OS及PFS分别为100%、80%。3例采用hyper CVAD(A+B)+利妥昔单抗(R)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2年OS及PFS均为100%,PFS较未用R组高。3例在巩固、维持治疗后序贯allo-HSCT,随访至2年无复发,病情稳定,OS及PFS均为100%。随访2年无复发8例,年龄小于15岁占50%(4/8),1522岁占37.5%(3/8),大于22岁占12.5%(1/8)。结论:BL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男性高于女性,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诊断时临床分期常较高,需要高强度、高频率、足疗程、规律化疗,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利妥昔单抗和大剂量化疗药物协同使用,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能提高OS率与PFS,但仍需要临床大样本研究。

  • 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