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炎性亚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初步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进而探究合并症(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对鼻息肉炎性亚型界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为CRSw 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Eos浸润组(ECRSw NP)与非Eos浸润组(nonECRSw NP)。对两组患者血Eos百分比、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Ig E、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及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将血清总Ig E、血Eos百分比、鼻息肉Eos浸润程度及鼻窦CT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 NP的诊断截断值;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合并症构成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合并症时ECRSw NP的诊断截断值变化情况。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ECRSw NP具有较高的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及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合并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炎性亚型的鼻息肉患者鼻窦CT评分、血Eos百分比及血总Ig E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028.00、1143.50、800.00,P均<0.05),两组之间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2155.50,P=0.232);血Eos百分比和组织Eos浸润程度之间及鼻窦CT评分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8、0.568、0.419,P均<0.05),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可显著增高血Eos百分比,相比无合并症及仅合并变应性鼻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541.50、689.00,P均<0.05),其他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合并症时ECRSw NP血Eos百分比截断值范围是3.05%4.8%。结论 ECRSw NP及non-ECRSw NP具有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合并变应性疾病可增高鼻息肉血Eos百分比,并影响以血Eos百分比为诊断指标的鼻息肉炎性亚型的界定。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