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牙颌患者鼻唇角变化侧面观的视觉敏感阈值

作者:游浪; 邓珂慧; 李伟伟; 赵一姣*; 孙玉春*; 周永胜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01): 107-112.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1.017

摘要

目的:研究医师肉眼对无牙颌患者鼻唇角差异侧面观的视觉敏感阈值,明确人眼可有效识别的鼻唇角差异大小,以期为软组织侧貌审美评价相关研究提供人眼可识别的鼻唇角差异的参考值。方法:获取3名无牙颌患者戴入不同唇部支撑诊断义齿的面部三维数据,对患者的面部三维数据进行同比例侧面截图,以口腔修复科医师(主任医师)和患者肉眼观察双重确认的合适唇丰满度时的侧面截图为参照图片,将其他侧面截图分别与之组合成组,由受试者以随机顺序观察。选择15名口腔医师作为受试者观察每组图片的鼻唇角差异情况,测量计算每组两张图片的鼻唇角差值。实验结果绘制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及约登(Youden)指数计算最佳截断值作为医师肉眼对无牙颌患者鼻唇角差异侧面观的视觉敏感阈值。结果:15名受试者数据分别绘制ROC曲线,其中最佳截断值最大者为5.55°,最小者为3.12°。数据汇总后绘制整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最佳截断值为5.36°(AUC=0.84> 0.5,P=0.000 <0.05)。当图片的鼻唇角差异在5.36°以上时,受试者能够有效识别。结论:人对鼻唇角变化量的视觉感知存在极限,研究得出了5.36°的鼻唇角差异侧面观的视觉敏感阈值。低于此值的鼻唇角差异可能无临床意义,此结果为软组织侧貌审美评价提供了人眼可识别的鼻唇角变化量阈值的参考值,可应用于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以及作为以鼻唇角为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的相关研究的误差等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