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西藏及周边藏文化辐射地带普遍遵行的亡名禁忌为焦点,在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与访谈,从情感的维度,基于社会语境探析亡名禁忌的实践特性与观念根基。认为,亡名禁忌根生于佛教轮回观,通过口传文学根植民间;乡土“熟人社会”固有的特性,以及牧业生产体系中家庭和社区的特殊关系,使个体与家庭的变故激发社区内群体的共生感;最后,宗教为亡名禁忌建构了意义系统乃至疏解之道。故而,亡名禁忌作为社区内情感与伦理和合的聚点而广泛实践。文章提出,亡名禁忌的本质是对人类情感的积极回应,非“禁”实“疏”,这种本质基于乡土社会中人们彼此间强烈的共生感,以及佛教对俗世苦难敏锐的洞察力和有效的支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