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机制

作者:马春燕; 任卫东; 刘爽; 于波; 李秀云; 姜小杰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05): 859-862.
DOI:10.13929/j.1003-3289.2010.05.010

摘要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二尖瓣乳头肌(MVPM)的同步性,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二尖瓣反流(MR)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伴MR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7天在CRT开启和关闭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MR最大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MRA/LAA)、左心室整体重构参数、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STE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所在心肌节段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PM-PPM),并探讨以上参数与MR的关系。结果术后MRA/LAA显著减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均改善,TAPM-PPM缩短;而CRT关闭后这些作用消失。TAPM-PPM是MR减少的最有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RT可即刻减少M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二尖瓣乳头肌同步性有关。STE能准确检测MVPM同步性。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