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馆藏标本是分类学研究的主要凭证,对特定类群标本的采集信息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有助于理解该类群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足。此外,结合最新的系统学研究成果和相应的环境数据构建生态位模型,可以加深人们对特定类群分类与分布状况的认识。被子植物的分类鉴定常基于繁殖性状进行,然而,竹类植物一般进行克隆繁殖,只有在经过长期的营养生长之后,才会进行有性生殖并同时死亡。因此,国内的竹类标本大多仅记录了营养性状,具有繁殖性状的标本数量稀少。由于这一特殊的生物学习性,竹类植物是当今分类学研究中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竹类植物馆藏标本的采集数据,分析了我国竹类标本的采集和保藏现状;利用比值法和斜率法从采集地理偏差和采集类群偏差两方面评估了竹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完整度;结合气候数据,利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不同竹类分支分布的主要因素。采集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标本馆对竹类标本的收集和保藏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且对研究团队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其次竹类标本的采集量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国内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历史;而对类群和地理采集完整度的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竹类标本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温度限定了竹类植物两大分支各自的分布北界,水分对温带木本竹类分支(temperatewoody bamboos, TWB)的限制作用比旧世界热带木本竹类分支(paleotropical woody bamboos, PWB)强,而温度对PWB的限制性更强。生态位模拟的结果进一步显示,中国温带和旧世界热带木本竹类两大分支的适生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但在亚热带区域仍有部分重叠。植物标本记录了特定类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格局,相关的信息一方面可以促进物种灭绝风险评估、可持续利用和综合保护,另一方面也可助力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全球变化对多样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