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属药用植物抗菌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秦亚东; 汪荣斌; 汤慧; 李林华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0, 31(07): 832-837.
DOI:10.19378/j.issn.1003-9783.2020.07.013

摘要

目的研究白及属药用植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菌作用的谱效关系,揭示其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HPLC法建立5批白及、3批黄花白及和4批小白及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SA)和聚类分析(HCA)进行评价;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受试菌,以1/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共有峰峰面积与1/MIC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其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并采用HPLC-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HPLC-Q-TOF-HRMS)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12批样品指纹图谱共匹配20个共有峰,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均可将12批样品分为3类。PLSR分析和HPLC-Q-TOF-MS鉴定结果显示,色谱峰P13(4-甲氧基菲-2,7-二醇)、P12(3,5-二羟基-1-甲氧基-9,10二氢菲)、P17(blestriarene B)、P18(blestriarene C)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成分;P12、P18、P19[1-(4-羟基苄基)-4,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2-醇]为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成分。所有对抑菌作用呈正相关的色谱峰,除P1、P3外,均属菲类和联苄类化合物。结论菲类和联苄类化合物可能是白及属药用植物抑菌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