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线和发病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 比较组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独立影响因素对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4例患者, 年龄(65.23±12.40)岁, 男性80例(64.5%), 基线NIHSS评分15分(四分位数间距:11~19分)。72例(58.1%)转归良好, 52例(41.9%)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 转归良好组年龄、血管再通程度、基线和发病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有无颅内出血差异与转归不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发病后24 h 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1.243, 95%置信区间1.125~1.37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 基线NIHSS评分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39(95%置信区间0.542~0.737), 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45.8%;发病后24 h NIHSS评分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95%置信区间0.759~0.902), 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2%和65.3%。结论在接受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发病后24 h NIHSS评分对发病后3个月时转归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且显著优于基线NIHSS评分。
-
单位神经内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