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气浓度(FiO2)]、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儿PaCO2(38.14±5.93)mm Hg(1mm Hg=0.133 kPa)及FiO2(43.26±8.13)%均低于治疗前的(47.23±6.25)mm Hg、(62.37±7.54)%,PaO2(62.63±5.25)mm Hg高于治疗前的(46.60±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IL-6(43.84±15.77)pg/ml以及TNF-α(46.26±8.13)pg/ml均低于治疗前的(82.32±16.93)、(52.37±7.54)pg/ml,IL-10(9.30±1.60)pg/ml高于治疗前的(5.47±1.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73.55±6.76)h,氧疗时间为(230.13±50.75)h,症状恢复时间为(4.14±1.31)d,住院时间为(20.76±5.75)d。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其中发生2例肺部感染,未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纠正血气指标,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以此改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 单位
    济南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