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颗粒物污染成为城市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依据植被的横向结构、竖向结构及植被类型3个因子对宝鸡市公园绿地进行划分,并选取11种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在分析地点、时间、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绿地面积等环境因子对绿地内空气中ρ(PM2.5)和ρ(PM10)"本底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对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削减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不同监测地点和监测时段内,ρ(PM2.5)和ρ(PM10)有极显著差异,植物养护管理程度较高的城市公园绿地对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削减作用较为明显,一天中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2)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对ρ(PM2.5)和ρ(PM10)有极显著影响,在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ρ(PM2.5)和ρ(PM10)随风速的增大、温度的减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且ρ(PM10)变化范围大于ρ(PM2.5);(3)1 hm2以下绿地面积的变化对ρ(PM2.5)和ρ(PM10)无显著影响;(4)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内ρ(PM2.5)无显著差异,但ρ(PM10)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开敞式以灌木为主的绿地中ρ(PM10)最低,多层闭合式阔叶林中ρ(PM10)最高,其余9种植被结构绿地削减作用居中且相近.研究显示,不同植被结构的城市公园绿地对ρ(PM2.5)和ρ(PM10)的削减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可为优化城市绿地植被结构进而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