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殖民统治者在对青岛的"再疆界化"过程中,首先通过城区划分和对山岭等典型地理标志命名将空间据为己有,并因此制造出场所,然后再通过建房筑路和安置可视符号创造"德国属性",从而全面塑造和控制涉及青岛的话语。本研究运用符号景观理论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及附着其上的、大多业已湮灭的德语和德国标志,目的在于揭示相关话语问题。研究发现,德殖民者一方面刻意构建己文化符号,另一方面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排斥他文化符号。在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以羡慕"德国属性"为主的德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