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突旁动脉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青; 尤万春; 孙晓欧; 邵忠; 朱昀; 陈罡; 王中*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5(11): 561-577.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18.11.001

摘要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治疗以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床突旁动脉瘤患者72例,均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以及DSA检查证实,其中男27例,女45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血管内栓塞组(38例,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组(34例,包括动脉瘤夹闭术或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动脉瘤孤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动脉瘤直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神经损伤情况、Hunt-Hess分级等。比较两组术后新发脑神经损伤、动脉瘤复发、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大小进行分析。对两组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直径及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血管内栓塞组患者年龄大于显微外科手术组[(60±10)岁比(54±10)岁,t=-2. 490],动脉瘤直径小于显微外科手术组[5(4,8) mm比9(5,16) mm,Z=3. 02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性别、视力障碍发生率及Hunt-Hes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GOS评分、术后视力好转、术后即刻新发视力损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复发率高于显微外科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 4%(7/38)比2. 9%(1/34),χ2=4. 350,P <0. 05]。(3)血管内栓塞组中,复发患者动脉瘤直径大于未复发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15) mm比5(3,7) mm,Z=-2. 356,P <0. 05]。(4)对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组GOS评分小于显微外科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4)分比5(4,5)分,Z=-2. 282,P <0. 05]。结论对于床突旁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动脉瘤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且有利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的预后。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