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损伤患儿病因、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

作者:李红; 刘杨桃; 关玉云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07): 163-166.
DOI:10.14033/j.cnki.cfmr.2021.07.060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肝损伤的临床特征、病因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为小儿肝损伤的针对性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2月广东省阳江市的肝损伤患儿600例,记录年龄差异、原发病疾病类型及病因、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特异性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肝损伤以婴儿组及幼儿组为主,占比分别为53.5%、24.7%。在各类病因中,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肝损伤中最常见的病因,占比达到39.6%,其中未检出病原占比较为严重,达到28.3%。病毒感染患儿肝脏中ALT、AST、TBIL、DBIL和血氨指标升高较为明显,细菌感染患儿ALT、AST、TBIL、DBIL和血氨指标有所升高,各项指标升高中主要体现在未检测出病原中;铜蓝蛋白在各类病因中基本无变化,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大多体现在病毒感染及未检测出病原中。出现特异性体征中黄疸7例(1.36%),肝脏肿大210例(40.94%),脾肿大149例(29.04%),腹水77例(15.01%)。小儿肝损伤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其中治愈233例(45.42%),好转178例(34.70%),加重60例(11.70%),死亡1例(0.19%),只有2例(0.39%)发展至肝功能衰竭。结论:小儿肝损伤多见于婴幼儿,感染是肝功能损害的最常见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少数肝功能损害患儿有特异性表现,小儿肝损伤以轻中度多见,预后大多数良好,少数进展为重度肝损伤、肝功能衰竭,一旦发生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病死率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