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鱼类的游泳运动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试验通过自制游泳装置来研究在不同体质量(10、15、20和25 g)和不同温度(12、16、20、24和28℃)下幼鱼的游泳能力及行为,并探讨在0.12、0.24、0.36和0.48 m/s流速下的幼鱼随时长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4个规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分别为0.42±0.03、0.47±0.01、0.53±0.03和0.62±0.01m/s,爆发游泳速度(UB)分别为0.53±0.06、0.56±0.02、0.60±0.02和0.72±0.01 m/s。幼鱼UC和UB随体质量增加游泳能力显著提高。5个温度组下25 g幼鱼的UC和UB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后下降趋势,24℃时UC和UB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流速的增加尾鳍、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不断加快,摆尾频率的4个流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高于尾鳍,0.24~0.48 m/s组的背鳍和臀鳍相邻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流速的趋流率明显高于静水组,各流速组无显著差别。幼鱼长时间处于0.36 m/s和0.48 m/s流速下时,会加剧体内糖原和血糖的消耗并出现无氧代谢过程。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幼鱼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养殖中要控制瞬间水流不要超过其UB也不能长期处于其UC,从代谢方面来看乳酸的积累会对鱼体内造成伤害,因此在养殖过程幼鱼不宜长期处于高于0.36 m/s的流速环境中,当然要参考水温和鱼规格来对水流速进行调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