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槽谷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治理生态效益评价

作者:伏文兵; 严友进*; 李华林; 林梽桓; 胡刚; 黄朝海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07): 146-156.
DOI:10.13718/j.cnki.xdzk.2021.07.019

摘要

为了定量揭示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效益,以绥阳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两条小流域(太白河和洪光坝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试验、调查收集、实地验证、定点监测等手段获取数据,通过植物多样指数、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植被盖度增加,土层厚度不变,封育林枯枝落叶层增加,林地面积增加2 910.87 hm2.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植物群落逐渐复杂化.(2)小流域生物量和固碳量分别为19 550.52 t和20 548.96 t,以封育林的生物量和固碳量为主,固碳效益明显.(3)石漠化综合治理后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减少611.25 t.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土保持效益日益显著.(4)小流域农地生产力、农业产值、林业产值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发展.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后,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固碳减沙效果明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该区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持续性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