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火器伤后应激反应的特点

作者:殷作明; 胡德耀; 李素芝; 杨志焕; 叶峰; 刘良明; 石权贵; 宋俊; 林秀来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07): 581-58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全身应激反应的特点。方法 将2 4头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组8只、复制肢体火器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0、3 0min、2、6、12、2 4、48、72、12 0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结果 3组猪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均于伤后10min明显升高、3 0min达高峰,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增高幅度最大,约为高原平时致伤组的2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4倍;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于伤后10min明显升高并达高峰,约为伤前的40倍、高原平时致伤组的1 5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1 8倍。平原平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在伤后48h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平时致伤组在伤后72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战时致伤组在伤前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就大大高于其它两组,一直到伤后12 0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高原高寒环境战时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应激反应明显重于高原平时致伤组和平原平时致伤组,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