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温隧道灾变机制与灾害防控研究进展

作者:**业; 卜墨华; 张鹏; 李清波; 何满潮*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07): 1561-1581.
DOI:10.13722/j.cnki.jrme.2022.0186

摘要

随着隧道工程向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高地温成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之一。从高地温隧道的主要灾害形式、分类分级标准和灾害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高地温主要致灾形式包括导致隧道内部湿热环境、加剧隧道围岩变形与破坏和诱发隧道支护结构失效。已有地下工程的热害分类分级标准主要以围岩温度和隧道内环境温度为依据,重点考虑高地温造成的热环境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忽略了高地温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影响,且未能考虑高温涌水。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调控技术包括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和人工制冷降温技术,探索适合高温环境的支护结构形式、技术与材料是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和预防支护结构失效的主要途径。西南地区是我国面临高地温灾害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超高岩温、高温涌水、超长距离通风和高原高寒气候等特征,综合考虑该地区高地温诱发的灾害类型,提出以干热型和水热型为两大类的高地温隧道热害分类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症下药,分类防治”的高地温隧道热害防控原则,探索了西南地区极端高地温隧道灾害防控对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