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自发声学显影与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标记物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薇; 皮延生; 钟明; 朱媛媛; 张学义; 崔其琼; 张运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 8(04): 20-23.
DOI:10.3760/cma.j.issn.1007-6638.2004.04.004

摘要

目的 研究瓣膜性心房颤动 (房颤 )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自发声学显影 (SEC)的形成机制。方法 患者 6 1例分为 3组 ,其中健康对照组 17例 ,非瓣膜性房颤组 2 3例和瓣膜性房颤组 2 1例。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D 二聚体 (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14 0 (GMP 14 0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房颤患者左心耳和肺静脉血流速度 ;应用背向散射积分 (IBS)技术定量测定左心耳SE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房颤患者血浆Fg、vWF、DD、TAT和PAI 1显著升高 (P <0 0 5 ) ,GMP 14 0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房颤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 ,瓣膜性房颤组左心房SEC与TAT正相关 (r =0 6 4 ,P =0 0 0 2 6 ) ,与肺静脉血流D波平均流速负相关 (r =-0 4 9,P =0 0 4 4 ) ,其余无相关性 ;非瓣膜性房颤组左心房SEC与左心耳排空血流流速积分负相关 (r= - 0 4 3,P =0 0 4 5 ) ,与肺静脉血流D波平均流速负相关 (r =- 0 4 3,P =0 0 4 8) ,其余无相关性。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血流淤滞可能是瓣膜性房颤左心房SEC形成的主要机制 ;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是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SEC形成的主要机制 ,血浆凝血?

  • 单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