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的观察和比较来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共103例,分为3组,第1组: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37例;第2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35例;第3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半年及末次随访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结果]术后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第3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术后各时点2、3组的高度恢复率、后凸矫形率均明显大于第1组(P<0.001);术后即刻三组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均显著减小(P<0.001),而术后1个月时第1组高度恢复率(P<0.001)、后凸矫形率(P<0.05)明显下降,随后逐渐平稳,其他两组术后变化不大。[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尽量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相结合的方法。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