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心搏骤停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患者最终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或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性低温指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234℃,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方法。低温治疗在神经系统领域应用广泛并且成熟,但目前低温治疗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受益情况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了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低温对胃肠道、肝脏及胰腺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低温治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