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作者:高浚洋; 卢春键; 袁金筠; 朱燕娴; 沈悦; 王晨洋; 皮敏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11): 2943-2949.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3.11.039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等,选取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28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及SPSS Modeler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55篇,针刺处方210个,使用腧穴150种,腧穴总使用频次1 750次。(1)腧穴分析结果显示,选穴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穴位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腧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神庭,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四神聪,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穴位处方为“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3)高频穴位聚类获得6个聚类群:第一类,大椎、风府;第二类,肾俞、本神;第三类,风池、阳陵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第四类,合谷、太冲、印堂、太溪、神庭;第五类,丰隆、水沟;第六类,神门、悬钟、四神聪、百会。【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取穴方面多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取穴为主;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和“病位所在,主治所在”原则。可将“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作为临床治疗的核心取穴,结合辨证论治。

全文